
在即将跨入2023年之际,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第1万个超级充电桩落户上海东方明珠脚下,标志着其自有充电网络迈入一个新阶段。
近两年来,中国充电桩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公开数据显示,至2022年9月,全国充电桩总数已达448.8万个,同比增幅为101.9%。
在如火如荼的充电桩建设中,我们看到了充电10分钟,能跑大半天的特斯拉超充站;也看到了“加电像加油”一样快速的蔚来换电站。但在用户端切身的体验正在日渐变好之外,我们似乎很少关注有关充电桩产业链与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
我们与国内充电桩行业专家进行了交流,并研究和解读了当前国内充电桩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及其上下游的代表性公司,最后基于行业现实与未来潜力分析预测国内桩行业在全球的增长新机遇。
1
充电桩难赚钱
华为未与国家电网合作
在前日一场充电桩的行业会议上,我们与一位充电桩行业专家交流了当前充电桩行业的盈利模式、充电桩运营商模式以及充电桩产业关键领域充电桩模块的发展现状。
Q1:目前充电桩的运营商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A1:其实国内充电桩运营商的盈利还是比较困难的,但也有大家都认为比较合理的运营模式:像加油站服务区一样,在充电站周围提供饮食、娱乐项目,同时根据充电用户的偏好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也可以与商家进行互通,赚取广告费用。
但提供像加油站服务区一样的服务需要配套设施与相关人员,对运营商来说又是一大笔支持,导致落地执行相对困难。所以目前主要盈利方法仍然是充电服务费与补贴两个直接的收入,而部分运营商也在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盈利点。
Q2:对于充电桩行业,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已经有很多加油站点的企业是否会有一定的运营区位优势?
A2:这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中石油、中石化,已经明确参与到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建设里面了,他们最大的优势便是在城市中拥有足够的土地资源。
以深圳为例,因为深圳纯电动汽车比较多,所以当地的运营商盈利质量还是很高的,但发展到后期,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室外便宜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而室内土地价格太贵,钳制了充电桩的继续落地。
实际上,未来所有的城市都会出现深圳这样的发展情况,前期盈利不错,但后期因为土地价格被劝退。但中石油、中石化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说对于运营商来说,未来中石油、中石化是有着天然优势的竞争对手。
Q3:国内主流的充电桩模块的发展状况如何?
A3:国内目前正在做充电桩的企业大概有几万家,但现在做充电桩模块的厂家越来越少,竞争态势也越来越明显,其原因是充电桩模块作为上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在发展中逐步被几家头部公司垄断。
而从企业的口碑、影响力以及技术来说,华为是所有充电桩模块厂家中最好的。但华为的充电桩模块和国家电网的标准不一样,所以暂时没有与国家电网合作。
除华为之外,英可瑞、英飞源、通合科技,在国内算是供货的主力。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英飞源,主要市场在网外,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通合科技则在网内有着非常高的占有率,越来越呈现出寡头竞争的态势。
2
充电桩产业链上游看充电模块
中游看运营商
当前,新能源车充电桩产业链上游,是建设及运营充电桩所需要的元器件和设备生产商。行业中游,则是充电运营商。而产业链下游的各类充电场景参与者,主要是各类新能源车车用户。
